近日,某高校女博士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先后自称是刑侦民警、“北京市公安局”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人”陆续和她通话,女博士由此卷入了一场通讯信息诈骗案中,这也再次给小伙伴敲响警钟,今天,小编就介绍一些通讯信息诈骗的常见手段,以及如何防范的小技巧,小伙伴切记做好防范,谨防上当受骗!
通讯信息诈骗花样百出!
银行卡消费、银行转账短信消费
犯罪分子会给受害者发送一个银行卡消费、转账或透支等内容的短信,当受害者电话“垂询”时,几名犯罪分子则分别扮演“银行工作人员”、“警察”、“银联管理中心”层层设下圈套,并会诱导受害者把钱转到“安全账户”内,以此骗取钱财。
猜猜我是谁诈骗
犯罪分子拨打受害者电话,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让受害者误以为是其亲友,并将该陌生电话存入手机通讯录,骗取信任后,犯罪分子再次打电话以车祸被处理等为借口,骗取受害者钱财。
退税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税务、财政、车管所等工作人员拨打受害者电话,谎称“国家已经下调购房契税、购车附加税税率要退还税金”等,让受害者直接通过ATM机转账退还税款,乘机划走钱款。
虚构“紧急情况”实施诈骗
医院医护人员、学校教职工等人员,打在异地上学的孩子遭遇车祸、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要求受害者紧急汇款。
盗用社交软件借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黑客手段,盗用受害者的社交软件后,分别给其好友发送请求借款信息,进行诈骗。
贷款信息诈骗
犯罪嫌疑人群发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信息。当受害者联系诈骗犯罪分子时,犯罪嫌疑人要求其向指定账户汇入“验资款”、“手续费”、“好处费”,以诈骗钱财;或索要受害者银行账户,再层层设套,窃取受害者银行账户密码,通过网上银行将存款迅速转走。
中奖信息诈骗
犯罪嫌疑人群发大量彩票中奖、电话号码中奖等信息,要求中奖人打“兑奖热线”电话,以先交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为借口,诈骗钱财。
“冒充领导”诈骗
不法分子假冒领导、秘书或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划拨款项、配车、帮助解决经费困难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配套费、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实施诈骗活动。
“高薪招聘”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利用通过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特别陪护”等为幌子,要求受害者到指定酒店面试。当受害者到达指定酒店再次拨打电话联系时,犯罪分子并不露面,声称受害人已通过面试,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上班。步步设套,骗取钱财。
电话交友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和报纸等刊登个人条件优越的交友信息(如:谎称自己为“款姐”或“富商”),在电话沟通中,以甜言蜜语迷惑事主,然后借机诈骗。
防诈骗,切记“三不”、“四要”、“四不要”
“三不”
一是不轻信,就是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二是不透露,就是不要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的情况;三是不转账汇款,就是不要向陌生人转账汇款。
“四要”
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
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