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球在江湖骚
这几日,“杭州失联女童被害案”的真相,渐渐浮出了水面。
这对无良租客的自杀动机,也被警方一一披露:
“根据调查,近半年以来,梁、谢二人表现出了比较强烈的轻生厌世倾向。两人诈骗行为持续多年,继续实施诈骗维持日常开销的状况已越来越难以为继,自杀前其银行卡余额加现金仅剩31.7元。仅今年4月以来,两人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各大景点游玩,其携带的箱包、衣物或送人或丢弃,随身行李越来越少。综合情况表明,两人离世想法产生已久。”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
而他们害死女童的动机,仅仅是因为两人有将其认作干女儿的想法。
这个案件令我们无比悲愤。但这对畜生的自杀背后,却有一个更扎心的真相,等着我们去把它挖出来。
相信你看完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新的思考。
........
探讨这个事情之前,我们先说点稍微轻松一些的题外话。
这两天,我看了个“朋友圈装逼大型翻车现场”的合集,被雷的外焦里嫩:
一姐们,7月去了墨尔本,晒起了比基尼沙滩照,结果被无情戳穿:
一姑娘在某社交平台上有意无意炫耀自己“长得年轻”,结果被评论里的网友无情打脸:
一哥们想装学霸,遗憾地是最后人设没保住: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有些人外表光鲜亮丽,背地里却腐烂空洞。
的确——在这个社会上混久了,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身边总有这样一类人:
明明月薪,家里也不富裕,却用着元一张的前男友面膜,只为了发个朋友圈;
明明对某个领域不熟悉,却一定要在社交平台上装作自己很懂的样子;
平时喝咖啡一定要喝星巴克,水果只吃进口的,因为只有星巴克才显得自己有逼格,吃进口水果才能彰显自己的优越感......
这些人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在努力彰显着自己的优越感,试图让自己显得高人一等。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总想展现自己的优越性?在他们优越感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本好书,叫《自卑与超越》。
这是一本响当当的心理学巨作,也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自愈手册。它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他与弗洛伊德、荣格合称为二十世纪心理学的三大巨头。
在这本书里,阿德勒暴露了一个扎心的事实:
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是人生同一个基本事实的两面,二者不可分割。
也就是说,那些看起来优越感满满的人,其实骨子里隐藏着深深的自卑。
对于这个说法,我非常认同,并且深有感触——
01
你的优越感,
暴露了你的不自信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其他宿舍的女生,特别招人反感。
一次,我们几个女生一起在宿舍里追胡歌的《琅琊榜》,看得十分过瘾。这个女生刚好过来找我借拍摄用的单反,看到我们在看《琅琊榜》,竟然表现的十分鄙夷,甚至直接说:
“你们有没有搞错,居然看那么low的国产剧。《纸牌屋》比它好看多啦,凯文史派西就比胡歌演得好多了。真实的政治斗争远比现实可怕,《琅琊榜》根本拍不出那种感觉......所以我从来不看国产剧,我只看美剧和英剧。”
一席话说的我和舍友面面相觑。
等她走后,大家都觉得很恼火,因为她语气里的优越感让我们非常不舒服,好像看国产剧就是很没品的行为,看美剧就显得比我们厉害很多。
除此之外,她特别喜欢在朋友圈发一些英文鸡汤,然后自己评论自己:
“这句话的意思是XXXXX,是我从《唐顿庄园》里学到的,我觉得很nice,很有收获。”
“谢谢大家的喜欢,我以后会share更多自己看到的好句子~”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这个女生的英语并不好,但她特别羡慕那些英语好的人,所以她有意无意将自己伪装成自己理想的样子。
我的另一个朋友,和这个女生的做法相似——她在国外留学,经常在朋友圈里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