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他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寻找同类,最后变成最孤独的一个人。”
当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时,莫言却说自己更喜欢晚熟。
“晚熟的人,到了合适的时候,出现了能让他展现才华的舞台,他便会闪闪发光的。”
莫言自身便是如此。
57岁那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而这一年,距离他开始写作已经过了整整1年。
辉煌来得虽迟,但终究是来了。
获奖之后,许多读者比莫言还着急,希望他尽快出新作品。
但莫言不急不躁,沉寂了长达8年的时间。
8年之后,他携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读者视野。
《晚熟的人》关闭朋友圈,生活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我只是控制了自己上网的时间,才发现自己在虚幻的时间里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前几天朋友老高问我:“老赵,你最近几个月都不上网,朋友圈不发,微博也不更新,你这是咋的了?”
没咋的,我只是突然想试试,如果不上网了,我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这三个月,我只在需要的时候上网,完成要做的事情就下线。
工作的时候直接断掉网络。
关闭朋友圈,不发也不看别人发的。
上网这事儿,跟吃饭一样,吃少了就少了,就习惯了,时间长了,再吃多点就觉得不舒服了。
而我生活里的变化,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
你不是真的忙
你只是假装很努力
如果工作时候开着 你总会不自觉的看看群里各种话题,只要一参与发言,就根本停不下来
朋友同事跟你在 上网查一个资料,一转眼球看见个明星八卦,鼠标点着点着就不知道去哪儿了。
我跟老高说: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特别忙,经常从起床忙到晚上12点都干不完,但仔细想想,实际工作的时间有多少呢?
一会儿发个快递,一会儿收个快递,一会儿跟多年不见的朋友唠了半小时,一会儿跟朋友吐吐槽。
等回过头来想起来工作,发现才写了一个自然段,思路也被打断了。一遍遍重新想重新来。
看看手机里的各种非工作 你只是看上去很忙很努力。
你的焦虑和暴躁
大多来自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几年前,我看到过一句话:你的焦虑和暴躁,大多来自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这句话一语道破。
在我刚辞职做自由职业者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本来以为每天时间很自由就会很开心。
却没想到每天变得很暴躁,脾气也不好。
过了很久之后我才意识到,自由职业者最大的问题却是由不自律带来的一事无成。
没人要求你几点上班,每天要做完什么工作,一切都靠自觉的时候,就是最考验人性的时候。
当你发现自己的一天都在刷手机,看电视,躺在床上一早晨都起不来床的时候,再对比朋友圈里一个个过着充实又忙碌生活的朋友们,你不是脾气性格不好,你只是在生自己的气,却又对自己的懒无能为力。
你的烦恼
大多来自于你知道的太多了
都说年纪大了,人生要做减法,但我一直没明白是什么意思。
一直到前段时间生病,医生跟我说,少看少听多休息,大多数的信息对你来讲都是没用的,你只需要知道与自己有关的就行了。
我把手机上的app卸载了80%,关闭了朋友圈,退出了0多个群。
能不看的不听的全部都关闭了,结果发现我的世界一下就清静了。
我不再积极的进入各种群,参加各种活动。
相反,能不做就不做,把时间精力放在自己和家人身上。
这时候我发现,不是自己以前没时间,是自己把太多的时间放在了虚拟的世界里。
虚幻的热闹,让自己感觉认识很多人,了解很多事,感觉自己很厉害,什么都知道。
但真正能让我变厉害的,比如读书,学技能,哪怕是健身变好看这些事,我一项都没做。
聊天会上瘾
并且会让自己有一种很厉害的错觉
去年年底的一天,我本来准备到咖啡厅里看书,但到了咖啡厅,就一直抱着手机聊天,好几个群一起聊。
突然,一个也在这些群里的朋友跟我说:
“老赵,你真是太活跃了,我这乍一看好几个群里都有你的身影,你真厉害。”
我突然意识到,我到咖啡厅已经两个小时了,各个群都参与聊了一遍,但书却一直没翻开一页。
这件事以后,我退出了很多群,每次看到群里有话题跃跃欲试要发言的时候,我都把打好的字全部删除,关掉聊天页面。
我下意识的控制自己什么都想掺和下的欲望之后我发现:
自己并没有那么重要,也没什么话题自己必须参与
我的发言仅仅是一家之言,并没有多么厉害
聊天会上瘾,并且会让自己有一种自己很厉害的错觉
以前我总觉得,没有网络根本没法工作和生活,离开手机一分钟都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手机一没电就很焦虑。
其实自己断不开的,不是网络,而是自己在网络中的存在感,这种存在感会让自己有一种自己很厉害的错觉。
当我真的没那么依赖手机和网络的时候才发现,没那么多人找我,也没那么多事情我必须参与。
一旦离开手机,不主动找人聊天,不下载一堆消磨时光的app,不在网上乱逛,能集中精力高效工作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自己居然时间多到不知道干点什么。
我开始有了很多时间看书,学书法学架子鼓去健身,接送孩子上下学,带孩子去游乐场,去旅行,陪老人去逛街。
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都不敢想。
老高问我:“老赵,感觉你现在特别享受家庭生活。”
其实没有,我只是控制了自己上网的时间,才发现自己在虚幻的时间里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而由此带来的对浪费掉的时间和毫无进步的人生的焦虑,才是自己痛苦和烦躁的根本原因吧。
这是个病,得治。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他的话总是这么精辟,观察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从而写出戳入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赢得我们的共鸣,他的小说才能受到众人的崇敬与敬仰。
写到这儿,我也很有必要给大家推荐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莫言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是一部读懂人性的佳作,是莫言获诺贝尔奖之后的首部作品,于年出版。由12个故事组成。整体上属于现实主义题材,作者本人也参与到了其中,刻画的是当代农村社会的众生像,很贴近生活。
莫言花费了八年时间才将其完成,他将自己大半辈子的人生智慧与阅历全然写在了书中,毫不吝啬地跟我们分享。我们可从书中学来智慧,将人性研究透彻。
《生死疲劳》:诺奖得主莫言代表作,一部蕴含着能让莫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秘密的小说,这是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
读了之后,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这本书太接地气了,没有什么优美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风景如画的意境。有的是各种幽默风趣描述和通俗易懂的方言,而最妙的是他写文的视角。他通过了转世轮回的方式,用动物的视角去写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和人们细致入微的生活习惯跟社会风貌。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过:“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并不一定会得诺贝尔奖,当莫言用魔幻现实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地对人性的探索来讲故事后,他就成为了世界级作家。
如果对莫言的《晚熟的人》和《生死疲劳》这两本书感兴趣,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