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各种APP的年度个人总结,你有没有对一些数据感到惊讶,感叹自己原来还有这样一面?铺天盖地的数字让我们挖掘了自己的隐形人格,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
看了网易云年度听歌报告,有的人发现自己可能真的不是一个专一的人;在豆瓣书影音报告里,有的人确认了自己只买书、不看书这个事实;查阅支付宝年度账单,有的人才知道原来过去的一年里自己是个有钱人,每一项需要花钱的活动都没有落下。
年度报告、总结是走进自己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了解过去一年的一个切口。但这又仅仅只是我们回头看向旧年的一种方式。现在,有另一种阅读年的方法。
在这本年之书中,主角是那些你可能没有听说过的人或团体机构,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过去这一年提供了不一样的表达。这些并不主流的人或团体机构拥有让我们重新发现18年的“魔力”。在他们身上,我们听见年的声音;同时,我们也能看见年的未来。
他们来自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翻译、年度批评、年度旅行写作、年度编辑、年度新声、年度青年作家提名。自年起,单向空间发起全国首个书店行业的文学奖评选,到今年已是第四年。集合全国一百多家独立书店的提名后,我们有了这份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提名名单。
你可以参与文中的投票,告诉我们你的选择。最终获奖结果,经顾问和组委会的评议,将于年1月12日在杭州的文学节颁奖礼上公布。
第四届书店文学节颁奖典礼还将通过全网音视频直播的形式向所有热爱阅读的朋友们开放,您可以在本文文末找到进入各直播间的入口。重量级奖项“年度致敬”(本奖项由特约合作品牌“单农”再度提供支持)也将作为颁奖典礼的特别彩蛋现场颁出,一定不要错过喔!
1
孔亚雷
翻译作品:《光年》
提名理由:孔亚雷是一位典型的现代译者,他不仅选择极富现代性的文本和作者,而且除了完成文本翻译这一个环节之外,他总是自觉加入到一个更加立体和完整的文化转译过程中,举荐作家作品、参与公共活动、拿出自己的写作与生活来完成它。由他翻译的《光年》,再次为中国读者介绍了一位新的作家詹姆斯·索特,这是他多年以来的文学实践中一个具体的例子。这部小说描述了一对美国中产阶级夫妻结婚八年后百无聊赖的婚姻生活,借由孔亚雷译后的文字,主人公们起床、做饭、钓鱼、开车、看戏、聊天,在不断重复切换的场景和对话中,显露出令人惊讶的平静和冷漠。这也是一个十足现代的时刻。我们该如何去面对日渐静止、稳定甚至固化的生活?在宗教、道德与爱之外,我们还能确信什么?而对日常生活的描述与翻译,本身就是在反抗日常生活。
2
匡匡
翻译作品:《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提名理由:《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是一本会让读者听见诗人语气的诗集,在翻译成中文之后,那样的语气仍然清晰,有时甚至让人忘记那是一本译作。这并不是因为两种语言本身的语法和规则消失了;也绝非仅仅因为译者匡匡用高超的技巧,让诗意不在翻译的过程中丢失;而是因为这本诗集的诗意,本就存在于“转述/转发”的过程里。这本诗集中的诗歌在正式出版之前,就已经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而译者匡匡作为和作者最果夕日同样活跃于互联网的都市女性,成为最佳转述者。仅仅精通语言是不够的,译者在都市生活经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互联网的表达方式上,都做好了准备。仿佛那些句子,是一位叫最果夕日的网友,发布的一条条带有诗意的posts,被一个叫作匡匡的网友读到,用中文repost到自己的时间线(timeline)上。而无数次“转述”读到这些诗歌的年轻人,终于在这些真诚书写“丧”之诱惑、都市之冷漠、虚无之软弱的诗句中,找到属于他们的力量。这份力量再也不用从对过去时代的讴歌中获得,而是直接来源于当下的困境。
3
何雨珈
翻译作品:《鱼翅与花椒》
提名理由:从小说《纸牌屋》、《丹麦女孩》到非虚构作品《再会,老北京》、《当呼吸化为空气》、《鱼翅与花椒》、《东北游记》,何雨珈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翻译方向。在信息加速流通,甚至过载的今天,译者与作品、与时代之间的互相选择,反而更加困难起来。何雨珈的选书和译作,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样本,展示出一种清晰的自我判断与取舍的脉络,把她个人对生活的高度热情与更普遍的社会关怀结合起来。在每一次翻译的背后,何雨珈都尝试与作者建立强烈的共情,并且将其自然转化为对文字的感受力,以便将这种好奇与温度传递给下一位读者。译者看似隐身于作者与作品背后,其实是在翻译中积极投入生活。她也必须倾其所有,拿出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眼界,这样才能与不同的译作相互映照,真正去了解那些她喜爱和参与创作的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世界。
4
陶小路
翻译作品:《事实改变之后》
提名理由:从国际报章杂志文章的日常编译到对托尼朱特等学者专著的译介,陶小路的翻译工作,在读者面前留下了独特的轨迹。不同于沉静、超然的文学翻译,他选择的文本自觉地落在时政与学术之间,为我们匮乏的当代政治生活补充了材料,因而更具公共性。20世纪的债务和重负如何厘清、如何继承?21世纪的崭新与复杂又如何把握?在这些当代知识人必须面对的难题面前,他的工作富有启发——翻译是如何作为一种日常实践,去观察和理解我们的社会和世界的变化?翻译也可以成为一种思想方式,帮助我们更加镇定、深刻地去介入它。由此,翻译才能超越语言的层面,真正成为一种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训练,才能打开一个看似开放的社会中人们日益封闭的认知结构,让那些本质上并不遥远的事物,向我们靠近。
1
张怡微《新腔》
提名理由:纳博科夫说,“一个人不能读一本书,他只能重读一本书。”张怡微的《新腔》,即是一种重读,旧文新读、故事新解,既是时间的游戏,也是心事的再省。这次重读是多重的,她从王安忆、张爱玲、白先勇、威廉特雷弗等人的著作进入,从话本小说与古代戏曲中重探中国文学的情理因缘,细读经典影剧,打捞通俗剧中世情练达背后的纹理,在文学、戏曲、电影的比较阅读中,探寻文学艺术审美的时代新曲。《新腔》也是一本作者个人旨趣鲜明的评论集。张怡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