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网上聊天 >> 网上聊天前景 >> 正文 >> 正文

期中考临近,孩子情绪波动压力倍增,要看

来源:网上聊天 时间:2023/5/12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文/陈瑜

少年大不同创始人

开学整整两个月,我想跟你分享一下我们“少年大不同”心理咨询临床一线发现的新情况,还蛮值得引起重视的:

不想上学的,小到幼儿园小朋友大到研究生;

前几年,厌学比较严重的学龄段主要集中在中学,尤其是初二到高二阶段。但由于家长们信奉“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早在孩子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填鸭,如果方法不当,那么很不幸,孩子的厌学情绪也会跑得比别人早、比别人快,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低年龄段的孩子不肯做作业、不肯起床、不肯去学校。

我想特别指出的是,越是焦虑的家长越容易将学习功利化,似乎读书就是为了进好学校、为了找工作、为了成为“人上人”,但“05后”孩子不买单这样的价值观,他们追问学习的意义、活着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可惜被“成功学”洗脑的成人给不了他们满意的答案。很多孩子说,我要把这些问题想明白再去上学,否则我没有刷题的动力,我为什么要过这样的日子?

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开学是一波高峰,期中考试前又是一波

很多孩子挣扎了一个暑假,依然无法调整好自己,新学期上了几天学就没有能量了,有的甚至一天都没踏进学校。这时,家长们就慌了,赶紧来找我们咨询,通常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焦虑或抑郁的症状了。

我想提醒的是,眼下正值期中考试季,依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很多孩子会在这个节点上放弃和退出,因为欠债到了要还的时间,他们觉得无力应对检验,而如果一旦参加考试,成绩不理想,那会让他们遭致更严厉的指责,会让他们陷入更难熬的境地。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家长的心态、情绪、言行是否能给到孩子他们需要的支持,实在是太重要了!

网课的学习效率堪忧,很多孩子的学习有漏洞

疫情反反复复,全国又有不少城市的孩子回家上起了网课。这三年对孩子的学习是巨大的考验,很多孩子因为各种原因,知识点学得不扎实,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解惑,问题就积累起来,发展到后来,新课就完全听不懂了。

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孩子作业越做越晚,磨磨蹭蹭的一大原因是根本不会做,有些孩子等家长睡觉后去网上搜答案,还有些孩子干脆就不做了。所以家长们不要一位埋怨孩子拖拉、不上进,而是要看看孩子在学业方面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

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的孩子比较多,我真的想跟家长们说:没有一个孩子不是向好向善的!如果你看到孩子拉垮、躺平、自暴自弃,是因为TA没有站起来的力量了,我们的谩骂只会雪上加霜!

前来咨询的家长,10有8个抱怨孩子玩手机,但请万千不要强行没收孩子的电子产品或断网

来看看家长们发来的留言:

看到这些聊天记录,是不是能感受到家长的无奈和焦躁?

孩子睡得晚了,都是手机、网络的原因!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都是手机、网络的原因!孩子作业质量不行了,都是手机、网剧的原因!孩子不想去上学了,都是手机、网络的原因!孩子休学在家了,都是手机、网络的原因!孩子眼睛近视了,都是手机、网络的原因!孩子学坏了,看到不健康的东西了,都是手机、网络的原因!……

感觉手机、网络就是个锅,孩子碰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往里面装。但其实,孩子沉迷手机真的只是表象,不是问题的症结,真正的原因很可能藏在孩子的学业问题和各类人际关系中,尤其是亲子关系。

所以不找到真正的原因,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在所有错误的解决方案中,没收孩子的电子产品或强行断网,一定是最差的一种,这会彻底激化矛盾,甚至引发孩子做出过激的行为。请家长们一定要冷静和理性!

“师源性”伤害不可忽视,要听懂孩子的心声

有一位休学在家两年的孩子,前不久到我们“少年大不同”这里来咨询。这两年里,家长各种求医问药,但孩子的状态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在我们咨询师的问询下,孩子终于说出了休学的原因,是因为班主任一直对他有看法,经常恶语相向,直到有一天说出“你不配做我的学生”,于是孩子再也不去学校了。

孩子对老师的意见,一定跟家长表达过,但如果每次家长都选择站在老师的一边,或者一味让孩子体谅老师,那渐渐地,孩子就会选择闭口,于是你再也问不到孩子的真实感受和问题的实质所在。于是我们可能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问题的外延兜兜转转,始终找不到有效的切入点。

这两个月,我们在咨询中发现不少孩子状态不良跟老师某种教育方式有关。这一代孩子自尊心强、在意公平、强调自我,当TA回到家跟你发表对学校、对老师、对教育的看法时,请用心倾听。如果老师因为孩子成绩不好就用侮辱性的词评价孩子或者号召其他同学排挤孩子时,你要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在需要你出场的时候,请为孩子说话。

基于临床一线看到的种种问题,我们11月举办的“第8期大不同家长成长营”想走得更深一步,除了线上课程,还有线下工作坊,想通过两个月的时间,帮助遇到棘手问题和育儿困扰的家长一起查找原因、寻求对策、共度难关。

我们这次工作坊的主题从孩子沉迷手机入手,这是很多家长最关切、最希望立即解决的问题。随着课程的推进,我们会涉及孩子学习动力、亲子沟通、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重要内容,让你对孩子目前的成长状况有一个非常全面的认知和判断,从而知道如何陪伴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工作坊主题:破解手机的沉迷原因,制定个性化破局之道

●课程形式:这次工作坊将为期整整两个月,共招募24位学员组成超级精品小班。整个课程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导师将用各种心理学的工具和方法,带领学员共同弄清楚孩子沉迷手机和网络的真实原因,生出新的视角重新看待当下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个性化方案。

线下工作坊

线下工作坊从11月11日至12月30日,每周五晚上7:00-9:00,共8次16+个小时,通过团体的形式深入学习和探索,强调现场互动和深度链接。

工作坊将由5大版块构成:

第一版块:我们将在课程中用“时间盘点表”,帮助家长看清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沉迷”程度,到底对他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多深的影响?第二板块:我们将创设具体场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冲突,帮助家长洞察孩子内心的真实情感和实际需求;第三板块:我们将通过“三个关键时间节点”的梳理,帮助家长弄明白孩子为何一步步走到今天,我们错过了哪些帮助孩子的时机,以及未来如何捕捉孩子的求助信号;第四板块:我们将详细复盘“五大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夫妻关系、同胞关系,帮助家长找准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最内核的根源,那才是我们破局的真正抓手;第五板块:我们将通过现场个案咨询,引领学员对孩子的情况做全盘深入的探索,明晰问题的解决路径,实现全面的改变;……

此次工作坊坚守一个原则:两个月的陪伴式课程,既抓共性问题,又抓个性问题,也就是说让学员在群体学习中互相碰撞和激发,获得在个案咨询无法替代的支持系统,同时会设置相应的模块,帮助每位学员找到自己孩子的问题,让每位学员都能生成各自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是的,每一位学员都会得到具体的辅导!

线上课程

除了每周五的工作坊,周一至周四,我们精心编排了在线课程,结合每周的学习重点,每天会在群里发布2-3节音频课,并布置相关作业。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员消化课程内容,结合家庭教育的状况,做回望、梳理和反思。每一道作业题都是我们课程组反复打磨过的,一定会让你有触动、有启发。

除此之外,学员们还可以在群内分享和讨论,对于教学内容的实践结果,也可随时交流。导师团队会收集所有信息,在周五工作坊的现场带领学员们一同总结。

下方是第8期大不同家长成长营的课程表:

四大福利

除了工作坊和课程部分,参加这次成长营的学员还能免费获得4大福利:

1、获得少年大不同平台年11月11日之前上线的所有在线课程,共计17套,总价近元。重点来了:1、课程内容几乎覆盖0-18岁孩子家庭教育的所有痛点难题;2、可永久免费收听。

2、获得两位导师的两本书,陈瑜老师的《少年发声》和顾学文老师的《妈妈永远“在线”》。

3、获得少年大不同非常精美的定制笔记本。

4、获得一个抱团取暖的学员群,课程结束后不解散,大家依然可以在一起互相打气、取经、互助。

如果这门课的主题,正是你当下急着想要解决的问题,这门课的设计也符合你的需要,那么欢迎你加入学习。24个名额不多,抓紧报名哦。

导师介绍

为了保证工作坊的质量,“第8期家长成长营”我们配备三位导师和两位课程助教,总共5位老师为24位学员服务。

陈瑜:少年大不同人生大不同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青年文联副会长,上海青联委员。著有《少年发声》、翻译《妈妈和我和妈妈》等作品,制作出品的家庭教育在线课程播放量突破万次。

张彩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少年大不同签约咨询师,8年专业学习和执业经验,擅长青少年厌学休学、青少年人际关系、家庭亲子教育、父母自我成长与发展、婚恋情感原生家庭探索,倾听中温暖理解、共情中清晰分析、支持中涵容陪伴。

顾学文:少年大不同“留学主题家长成长营”的导师,尤其擅长为留学家庭和双语学校学生家庭提供家庭系统咨询。同时,她是《妈妈永远“在线”》的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解放日报》读书版主编。超强的洞察力,深喑中国家长的特性,温和表达中予以透彻的分析。

这可以说是大不同历史上最强的导师组合了!她们将联手授课,力求在课程中全方位地帮助家长,力求让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步入正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