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网上聊天 >> 网上聊天发展 >> 正文 >> 正文

渝战愈勇温暖他人,遇见最好的自己

来源:网上聊天 时间:2022/8/13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61222/5131643.html

你遇见过那个最美好的自己吗?有人说,人这一生,倘若不经历一些痛彻心扉,又怎能领悟到生命的珍贵?倘若吃不了那份苦,扛不了那份压,又怎能发现那个不寻常的自己?疫情,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在灾难面前所迸发出的顽强与力量,也让许许多多普通而又平凡的人,在人生的转角处,遇见最好的自己。

▲余小琴用图片与婆婆交流吃药。

▲余小琴为老人们画的卡通画。

这两天,余小琴的画,开始在网上走红。单位的群里热闹起来。“没想到,她还会这一手”“被护理事业耽误的漫画家”“小姐姐深藏不露呀”……

余小琴,2月21日随重庆市第十四批驰援湖北医疗队来到武汉,她是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护士。来到武汉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救治工作愈发顺利,但是,仍有一件事让她头疼不已,那就是沟通问题。

“一天3次,一次喝10毫升。”余小琴连比带划都没有给13床的黄婆婆讲清楚。这位婆婆不识字,也听不懂普通话,听力也有问题。余小琴让她服的药是一瓶糖浆,上面标有刻度,一次只能喝10毫升。讲了半天,老人还是茫然地看着她,没办法,她只好求助邻床的阿姨来给她讲解。

“在我们队负责的14病区,大多数患者都是老年人,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不会讲普通话,他们的方言我们又听不懂,我们讲的爷爷奶奶有时也很茫然。因穿着防护服显得笨重,比个手势,老人家们也不理解,个别老人还不识字。”余小琴说起这事,很是着急。

于是,下了班余小琴就开始琢磨,怎么去与这些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呢?她想到了用手势、写字板写字、画画等办法。权衡再三后,决定尝试用画卡通图案来与他们沟通!第二天,余小琴就带上了自己画的卡通图片,来到13床的黄婆婆面前,婆婆一看图就明白了。紧紧拉着她的手,说不出话来,眼角边溢出泪花。从此,她们之间就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进行对话。

40床张爷爷,是一名营养状况很差的患者,舟状腹,特别瘦,医生叮嘱,要给老爷子加强营养,要想办法让他多喝牛奶多吃饭。这位爷爷没有家人的陪伴,情绪很不好,不吃不喝,非常沮丧。余小琴几次试图与他沟通,他都不理睬。有一天,余小琴拿着专门为爷爷特制的卡通图片给他看,并告诉他:“爷爷,您要多吃一点,身体才会好得快,一会儿我还要来看您吃完没有?”

“他看我这样认真,还画图来提醒他,露出了孩子般的微笑。”余小琴说,在这样的“监督”下,张爷爷体会到了大家对他的关心。这两天,他真的会尽量多吃点,也会和医护聊上几句,心情也好了许多!

一张画,传递出温暖,给人以力量。就这样,每天下班后,余小琴就开始在网上学画画,画不好,撕了又重来。从简单的看图识字到用图讲故事,她自制的卡通图片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渐渐地,老人病房里出现了笑声,出现了生机。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余小琴参加工作以来的座右铭。

余小琴,手执一支画笔,画出生命的希望,心存一米阳光,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她,遇见了最好的自己。

▲莫如利正在配药,为输液作准备。

▲莫如利在监护室给患者做治疗。

最近,很多媒体发布了以《那一瞬间,她将战友“推了出去”》为标题的短消息,其主人翁莫如利,成了同事和大众心中最勇敢、最无畏的人。那天,莫如利和队友的值班是从下午4点到晚上8点,大家正忙着换防护服进病房的时候,院感医生拿着一个正压防护面罩进来说,需要一个护士戴着正压防护面罩进去配合医生拔管。

据了解,在给患者进行拔管操作时,佩戴正压防护面罩十分必要。由于患者咳嗽、打喷嚏等会引起气道分泌物飞溅,速度快、喷溅远,将形成气溶胶污染病房空气,必须要求医务人员穿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者正压式头套(加上二级防护装备称之为三级防护)。但佩戴正压防护面罩,对医务人员是有风险的,不仅仅是有职业暴露风险,还由于在三级防护下操作视线差、动作迟缓,长时间工作后,额部、面颊压疮,容易让身体极度不适,甚至造成幽闭恐惧症。

还没等到院感医生问谁去,莫如利就说:“我去吧,医院ICU工作的时间最久,对这类操作非常熟悉!”ICU的工作总是希望与绝望交织,生存与死亡较量。和以前一样,在可能会遇到危险时,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毫不犹豫。

很快,莫如利在院感老师的帮助下,佩戴好正压防护面罩,和战友们穿好防护装备,一起走进病房。进入病房后,她详细了解了这个需要拔管的患者前期的治疗情况。随后,她们将患者床头抬高,让患者处于一个舒适的卧位,调整了镇静镇痛药物用量,为拔管做好充分准备。

准备工作完毕后,莫如利第一时间对队友冯媛媛说:“没事,你快出去吧,我可以的。”冯媛媛担心她,对她说:“我就在门口看着,你有啥一定要叫我!”她一把将冯媛媛推出去,还说:“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婆婆妈妈的了,没事,快出去吧,我可以的!”气道吸痰、清理分泌物、拔管、上无创呼吸机,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非常完美。而这一系列动作,个子娇小的莫如利都是踮着脚在干。整理好一切出来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大家都劝莫如利先出去把湿透的衣服换下来,可她却说:“今天病人病情重,你们在里面忙不过来,我出去了再进来又得浪费一套防护服,没事,坐一会儿就好了。”

经过短暂的休息,莫如利又回到岗位,忙碌了起来。下班的时候,战友帮她摘下正压面罩,才发现正压面罩远比想象中要重,她的脸上全是坑坑洼洼的,几个队友不忍直视,转过背去悄悄抹泪。

“没事了,大家不要为我担心了,休息两天就好!”莫如利反倒安慰起队友来。

从1月27日随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达到孝感,莫如利一直战斗在救治患者“最前线”的重症组。

“我只是听从内心的召唤,没有想到其他的。”莫如利如此回答。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一个平凡的女子,将善和爱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李小艳(中)在黄陵村卫生室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2月15日,重庆市开州区大雪,风呼呼地刮着。门外,李小艳已站了一个多小时了,运动鞋里的双脚早已冰冷,开始还能跺跺脚,后来已经麻木。李小艳只好蹲在门口,不动了。屋内,张东(化名)说道:“不就是跟金峰镇一个疑似病人聊天吗?我身体这么好,至于被传染吗?真是小题大做。”

“别怕,隔离也是为你好。”“我们是来帮你的,集中隔离是对你自己和家人负责。”李小艳没力气再敲门,只是时不时地向里面喊话,可声音却越来越小。人心都是肉长的,终于,张东打开了门,端出一杯开水说:“没想到,你比我还倔,真是服了你,我签字配合隔离医学观察还不行吗?快回去吧,你要是出了问题,我可负不起这个责任。”李小艳,开州区丰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自1月22日以来,她就在抗疫一线连轴转。

1月22日晚上,医院发现一位从武汉回来的疑似患者,并于1月23凌晨3点确诊。接到消息后,李小艳立即进入战时状态,3点20分就率队出现在患者所在的迎华社区家中,并对其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

“疫情无小事,坚决不能让问题过夜。”这是李小艳为自己定下的规矩。作为一名公共卫生管理者,李小艳经历过“非典”,她深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切断感染源头的重要性。

身材娇小的李小艳就像一架“工作机器”,近40斤重的喷雾器每天背起楼上楼下消毒不留死角,协助街道做楼栋管控,严密监控辖区疫情动态并及时报告……每一项工作她都身先士卒。不但如此,分管公共卫生和医疗工作的她还主动请缨,承担起了辖区乌杨村的防控工作。就这样,她把自己“铆”在了疫情防控一线。

(作者:喻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