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北野武的小酒馆》里,这位40后出生的老先生表述了对当下潮流的种种不满,其中专门有一篇用来吐槽手机和互联网——《手机和互联网是一场奴役整个人类的阴谋》。
他说现代人表面上要啥有啥,享受着所谓科技带来的便利,其实是身在束缚之中而不自知,“没有人会说牧场里的羊群是自由的。不过呢,羊儿只是不知道自己是人类的家畜罢了。”
时间倒退个十一二年,我才懒得听糟老头子对同年轻人一并横空出世的新鲜事物指指点点。“跟不上流行,故步自封,就不要找这么多借口嘛!”
那时的我已20出头,作为一枚在落后的闭塞环境下长大的小镇青年,在生怕被淘汰的焦虑感与自卑感的催促之下,积极地注册QQ号、开邮箱、写博客,只身去往乌烟瘴气的网吧下载歌曲和电影,甚至还在经费极端紧张的情况下忍痛报班学高办(主要内容为word、excel、PPT的操作方法),可以说是在非常笨拙而努力地跟Internet冲浪时代接轨了。
那时的手机还没像今天这样无所不能,主要功能无外乎打电话发短信,什么亲情号、电话粥在当时可是风靡校园的热门业务。而马虎如我,大学四年,手机偏偏丢了不下三次,每一次手机不翼而飞后,那种空落落的掺和着些许自责的心情用失魂落魄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可再难过,也会在第一时间用别人的手机跟家里说明原委、报个平安,表明自己仍安好、未失联。
大学是手机和互联网逐渐渗入我生活的开始,我也乐地将它们作为亲密友好的伴侣,一方面尽享便利,一方面将初来乍到的土包子人设甩在身后。作为一个求知欲与虚荣心同样旺盛的年轻人,更害怕错过与冷落,而不是嘈杂与混乱。
记得大三时,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我们模仿当时风靡全网的凡客体出一篇文案。当时的我真的是积极投入创作,一下午连图带字儿出了两篇作品。心中透着那么一股暗暗的自豪:我的专业可是很时髦的哦,我是紧跟热点的时尚弄潮儿哦~~
感受下,什么是具有年代感的蹭热点式流行
那时的我只觉一整个偌大而斑斓的世界近在眼前。以前看八卦只能定点守候电视里的娱乐新闻,现在想搜谁就搜谁;以前只是听说过某某电影,现在不用去电影院就可以看到了;以前明星遥遥闪烁,现在竟然跟我在一个社交平台分享美食;以前写演讲稿只能绞尽脑汁想大词儿,如今在网上东拼西凑即是一篇,还不必担心跟别人撞稿……
新鲜总是上头,前所未有的自主性和丰富性叫人无从招架。虽然也会有连刷两部大片的无聊,打开通讯录不知跟谁发个短信的无奈,还会时不时吐槽下无孔不入的广告何其无耻,但根本不会有退网的冲动,更别提质疑和批判。“不会吧不会吧,难道有人想要做回原始人吗?”
02
时过境迁,当年的自己一定想不到,姐姐我现在最烦的就是蹭热点,最大愿望就是穿越时光机回到没网没手机的上世纪90年代。
内容各异的短视频,即时更新的热搜,热火朝天的直播……丰富是更丰富了,热闹是更热闹了,却不再觉得新鲜和缤纷,放眼望去,看到的更多是拼贴复制的乏味、换瓶不换药的重复和掏你腰包的花招。
追热点有什么时髦?时髦的是独领风骚、先人一步,而在这个5G冲浪的年代,热点是转瞬之间人尽皆知的东西,七嘴八舌也好、深思熟虑也好、牵强附会也好,人人都能以自己的姿态扑上前去追一追。就好像厨房的糖罐里掉出一块糖,苍蝇们立即蜂拥而上争一点甜头或者打发一下漫无目的飞来飞去的无聊,这真是一点都不酷。
同样在被追的,还有爆款。《乘风破浪的姐姐》火了,《披荆斩棘的哥哥》马上立项;《单纯的小美好》火了,《暖暖的小时光》已在来的路上;某文10万+了,“30天大V速成写作班”面向全网招募……
资本嗅觉灵敏,但追求安全,所以热衷于不断复制一种成功模式,直到泛滥成灾。至于对创作者有无滋养、无脑反转剧是不是自己都看不下去,以及受众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多,不care的。所以市面上才会有那么多过剩的垃圾。
现在全民刷抖音,连洗脚城都会专门开个官方抖音号,日更展现企业文化(店内环境精修大片合集)和员工精神面貌(帅哥美女跳段舞)的小视频,然后要求全体员工必点赞转发,否则扣钱。。。这样的操作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内容每天都在产出,可是谁要看这些啊?!
02
北野武讲了一个有关上网的有趣经历:他曾经非常天真地拿网络当百科全书用,有一次流鼻血,就上网查了一下,结果搜出来的是——“因下述原因造成流鼻血的,请立即就医。”
第一条,“被筷子捅破了鼻子”;第二条,“被竹签戳破了鼻子”。
没错,北野武当时跟你我的反应是一样的——“我特么又不是傻子!”
我们虽然每天被大量讯息包围,虽然有非常便捷的搜索工具,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准确的有效信息。有时候是正确的废话,有时候是过时的消息,有时候是言过其实的答复,有时候是巧妙植入的广告。。。
身处信息海洋,自以为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潇洒,其实更多时候,是茫茫然的无所适从。比如朋友,你有没有逛淘宝俩小时啥都没买,或者订外卖一小时依然不知道吃啥的经历?
更多的选择似乎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自由。
03
同样,基本功能为打破距离阻隔、联结你我它的手机也并没能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反而适得其反。
神奇的大数据按照不同的喜好和习惯把人们放置在不同的内容格子里,比如说会在购物网站推荐你喜欢的,短视频APP推荐的也都是你停留时间较长的内容类型,你眼前的缤纷多彩是大数据精准投喂的结果,你误以为那是全世界,殊不知,你与其他人之间的信息壁垒正越来越厚。
另一方面,我们的个人空间遭到了全所未有的侵入。同学群、家庭群、工作群……一个小小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