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水果零食
孩子们想聊什么都可以
在开启线上教学前,“导师”郑欣老师开展过数次线下茶话会,将孩子们领到学校的教工书吧,准备水果零食饮料,带着孩子们从学习阅读到兴趣爱好再到饮食风物,自由地漫谈。在线教学期间,郑老师依然把这样的一种方式搬到了线上,让孩子们敞开聊。“网课期间发生了哪些让你大笑不止的趣事?”“你最想跟同学分享的一本书是什么?”“居家时期,你的娱乐休闲方式是什么?”“最近有观看哪些综艺娱乐节目?”“近期最让你抓狂烦恼的是什么?”……在郑老师的线上茶话会上,以“同学们在家线上教学是否开心”为话题,小朋友在摄像头前尽情开麦,分享自己的生活,同学和老师也十分捧场,不时连线,一个小时的座谈会,欢声笑语不断。郑老师介绍,他会从学生的谈话中提取一些对孩子成长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进行鼓励。比如说,听到学校射箭队的潘言同学居家期间坚持练习射箭,郑老师号召同学一起为潘同学鼓掌;听到邓雨然同学推荐同学阅读《墨多多谜境冒险》,郑老师也补充推荐给学生一些精彩的电影和纪录片。“孩子们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吐槽或倾诉,是一种很有效的舒缓心理压力的方式。吃了什么,看了什么,玩了什么,一切的生活琐碎因为有人倾听变得格外有意义。”郑老师认真地说,“我也会仔细观察孩子们在茶话会上的言行举止,以此判断他们的身心状况,对其进行疏导。”“没想到这一次郑老师把线下茶话会搬到了线上,我们一起吃着自己的零食,像无话不说的朋友一样聊天,谈论在生活中、学校里、网络中遇到的趣事,互相分享好看的书、喜欢的电影,实在是太开心了。”潘言同学说。导师“密谋”生日惊喜
每一位孩子都有“知心人”陪伴
“赵老师赵老师,还有十天就到我的生日了。” “十天啊,我看看,4月8日是吗?” “是的,赵老师!” “好的好的,老师知道啦!”在正式上课前的会议室里传来了这样一段对话,原来是工程大泗泾附校的班主任兼导师赵莹老师正和她的学生们进行课前的聊天。之后,赵老师查询了班级信息,得知这个月有三位小朋友连着在4月8日和9日生日,于是,赵老师与副班主任王思凡老师一起,为孩子们“密谋”了一场“云端生日会”。赵老师为孩子们亲手制作一个生日小蛋糕,王老师为孩子们送上庆祝画作。于是,一场在线的生日派对就在4月8日这一天的晨读课开始了。点起蜡烛,唱起生日歌,过生日的三位小朋友被老师们的给的惊喜中,许下心愿,并收获其他同学的祝福。“焦华骅,你属马,等回学校之后我剪一匹马送给你!” “袁赫凡,我送你贴纸可以吗?” “祝你生日快乐,周文晞,希望你每天都快快乐乐的!”据了解,为了加强学校科学管理、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功感,学校去年开始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制定了“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实施方案。校长季国栋介绍,在工程大泗泾附校,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导师负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个性化的指导工作。班主任担任导师组组长,统筹联系全体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疫情期间,学校的导师如平日般主动伸手,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配合为学生送上温暖与贴心的关怀。这样的故事,在学校不胜枚举。“在工程大泗泾附校这个充满温度的集体中,有许许多多这样温暖的导师,在线上为孩子们送去关爱,让学生们时刻觉得,老师就在自己的身边。”季国栋说。内容来源:“第一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