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也经历过这种痛苦:明明事情多到爆炸,但却把70%的时间浪费在数据、法条、案例等信息的搜索以及整理上。
有时候就为了检索案例,大半时间都白白浪费。毫无疑问,法律检索,真的很考验入行头3年的法律人。检索看似简单,但真的要在上亿份裁判文书中,快速且准确找到支持己方观点、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并不容易。花时间且不说,要是找不到关键的信息,更让人难掩沮丧和失望。我知道,干我们这一行,喜欢低效、重复工作的人应该不会太多。工作起来烦心不说,还会挤压做分析的时间,时间久了,法律人之间的差距就出来了。长此以往,核心能力没有得到提升,经验也很难真正地积累起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今天我想借我表妹的故事跟大家聊聊律师如何做到高效办公。01表妹程晨毕业后,到了上海一家事务所工作。一个月前,程晨所在的部门接到一个诉讼案子。领导分配任务,让程晨和同事分别对这个案子做一份分析报告,明天会上要用。时间紧,任务重。同事回到工位上,打开电脑,说干就干。拿着客户的材料,打开裁判文书网和百度搜索。飞快的敲击键盘,输入关键词,点击鼠标,打开,关闭页面.....面对网站里成百上千个案例,如同大海捞针。找了一下午,但是就是找不到符合客户情况的案例,费劲千辛万苦找到的法条,发现是被废止的。程晨作为新人,却不慌不忙,梳理了思路之后,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案例。在完成报告的同时,她发现老同事还在工位上吭哧吭哧埋头苦干。钉钉弹出下班通知,程晨准时打卡下班。晚上12:00同事忙完工作,打开工作台,发现程晨居然在下午5:00前就把日报提交上去。结果,会上领导当然是用程晨做的报告。因为报告专业、全面、精细、准确,赢得了客户赞赏。会后,领导让程晨全面代理这个案子,还让同事负责协助。当同事从办公室出来那一刻,觉得非常不甘心,自己工作3年居然还不如一个新人。同时又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程晨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案例,并完成分析报告的。第二天早上,他决定向程晨请教。只见程晨打开软件,飞速的敲打着代码,喝杯星巴克的时间,案例自动分类汇总到文件夹里。▲自动检索定位看到这波操作,同事大吃一惊。程晨告诉他,这个工具叫Python。对占用时间超过5分钟,需要重复手动操作的事情,都会优先考虑让代码来实现。自己的日常检索工作,大部分都是交给Python来完成,因为获取资料,又快又全面。Python还可以帮你做的事:●洞察行业新动态●通过几个关键字、时间等参数设置,分钟就能抓取到最新法条、相关案例、调研报告、观点集成和学术前沿的文章。还能自动汇总成表格,方便实时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