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最近听说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儿。朋友圈子的朋友们最近都在聊小肖的小女儿,说她特别聪明,人又机灵,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也表现得特别懂事,还会给小伙伴们讲道理。大人问话的时候,回答也条理清晰,就像个“小大人”,话语之间,全是对小肖有这么个伶俐女儿的羡慕之情。
有次,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和她家这位机灵的宝贝见面。当时我们几个人带着孩子一起去商场的儿童游乐区玩,听说最近有了新的陶土项目,都想带孩子去体验一下。一群人带着孩子在陶艺教室里,小孩子在一起总是很闹很兴奋,小肖家的孩子就老老实实地坐在一边,还会对其他在教室里打闹的孩子说:“嘘嘘,你们不要到处跑,这个屋里里东西多,非常危险的。”
看那副小严肃的样子确实非常可爱,我立刻对这个孩子心生好感,果然之后又发生了一件让我感叹的事情。没过一会儿,老师就出现了,亲自指导这三个孩子做陶艺技巧。要求大家把手放在陶土上,要稍微用力才能让表面变得光滑。这个时候小肖家的孩子又说话了。
“妈妈,这个东西表面也是光光滑滑的,就像家里的吃饭用的碗一样吗?”小肖家的孩子很聪明,居然还懂得用类比!我敢说,今天来的孩子,很多都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小肖家的孩子居然能通过事物的特征,进行准确描述,甚至可以产生联想。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点。
而且,他在一起开始规劝小朋友不要玩闹时,说话间条理清晰,作为一个成年人,听起来都会觉得相当信服。不是像一般人那样,用发泄脾气的语气大吼:“别闹了,都安静点。”这充分说明了,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让她理解了其中缘由,更牢记在了脑中,这才能应用到其他方面。
万词汇鸿沟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听过一个术语,叫做万词鸿沟。两位著名社会认知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课题就是“儿童早期语言能力对今后孩子学习能力带来的影响”。团队分别选择了各阶层构成的42组家庭作为样本。这些孩子大都是7-9个月,跟踪研究了3年。
每个月,研究人员都在家庭内部安排拍摄,进行1小时的录像,记录孩子和家长的互动。统计显示,在脑力劳动者家庭中,孩子大多每小时可以听到句话。而在接受救济的家庭中,孩子们大多每小时只能听到句话。
也许每天的差距看上去还不是那么大,但三年时间下来,两种类型的家庭中的孩子,在听到的单汇总量上,竟然相差了万个。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简直触目惊心。
家长多同孩子说话,其实也是提高智商的一大方法
有时候,孩子成年之后的差距,并不只是单纯在于基因遗传或是智力差距上,而是细节决定成败!家长与孩子每天直接的对话和互动,看似微不足道,但却都像一块儿小拼图一样,渐渐影响了孩子整个未来的样子。若大人间聊天“情商”低,孩子也可能会越来越笨,父母可别忽略了生活中的细节。
科学研究证实: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三个黄金时期,分别是0-3岁、3-7岁、7-10岁。在这些黄金时期,孩子的“时间就是智商”。父母与孩子相处的质量越高,孩子就会越聪明。孩子的思维逻辑还不成熟,家长与孩子多说话、多讲道理,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思维方式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和孩子多说话,多给孩子讲述这个世界,是大有益处的。
该如何与孩子对话呢?有三大原则
1.共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