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说过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只是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大部分孩子只是在父母的逼迫下学习,只有在长大成年后进入社会,他们才能逐渐理解父母当初的良苦用心。
书籍可以增长一个人的见识、开拓眼界,读书人和不读书的人之间存在着一层隐形的避障。这个看似细微的差别,早已经规划好了两类人不同的人生走向。不读书的人只能执着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再也走不出生养的家乡。
阿勇和阿伟是家族中备受瞩目的两个男孩,两个人从小在重男轻女的农村长大,出生后就受到了全族人的宠爱。与他们同辈的孩子还有8个,只有他们两个人是男孩。其他姐姐妹妹干家务的时候,阿勇和阿伟却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
他们早就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哪怕不努力读书,也不会受到父母和家人的批评。成年后他们仍然过着啃老的日子,在家人的资助下娶妻生子,每天和妻子、孩子一起待在家里混日子。
家中长辈对两个人甚是宠溺,宁可自己出门打工赚钱,也不愿意让儿子外出发展。后来阿勇和阿伟都生下了两个儿子,两个人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才打起精神想办法谋生。在家人的建议下,两个表兄弟一起承包了一个山头养牛。
只是养牛需要每天割草喂牛,照顾牛的日常生活,阿伟的年龄更大一些,没过多久就受不了这样的农活,主动选择跟随朋友去沿海城市打工。阿勇则一个人留下来继续发展养牛产业,同时尝试饲养鸡和鸭。
养殖售卖的工作并不轻松,家里的其他几个姐妹都劝阿勇利用网络发展,在网上开一个账号记录自己养牛的日常。阿勇只坚持了几天就放弃了,他自顾自的说好酒不怕巷子深,自己学不会互联网这种新鲜玩意。
节日正是走亲访友送礼的高峰期,阿勇准备了一大批节日出售的鸭子。但一连忙活了几天,这批鸭子只卖出去了三分之二,这让阿勇觉得非常沮丧。此时就连在外打工的阿伟都劝说阿勇,要好好利用网络销售渠道,实在学不会就跟自己一起到外面闯荡。
兄弟两个人早年间都曾考过驾驶证,只需要出一点本金租一辆汽车,在外面做出租车司机每个月赚的钱,都比在家努力半年赚得多。阿勇听后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有些厌烦的说拍短视频、做网络都是有技术的人玩的,自己没基础,搞这些纯粹是浪费时间。
看到阿勇如此坚持,阿伟不再继续劝说。一年前的阿伟也和阿勇一样,认为生活就是眼前看到的样子,自己没有任何机会改变现状。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也不敢尝试认知范围以外的事情。
到大城市发展后阿伟才意识到,自己过去的眼界有多么狭窄。读书少的人总是不信任知识的力量,他们自认为不会读书的人到哪里都不会读,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也不需要别人教。与阿伟同代的8个姐妹中,只有两个人成功逃离了农村。
她们一个人做了教师,另一个考上了公务员。这两个女生成家立业后,都非常重视对子女学习的培养。其他几个没能突破阶级限制的兄弟姐妹,也在这两人身上意识到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纷纷为自己的后代报名参加辅导班。
只有阿伟和阿勇这两个从小被宠到大的人,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仍然保持着放养的理念。平时他们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只知道把接送孩子的事情交给老人,让妻子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每周休息的时候,他们从来不会让孩子看书拓展眼界,只知道带孩子逛商场、在广场上疯玩。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不够理想。虽说读书并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在现在社会,学历高的人往往拥有更多可以选择另外的机会。
不读书的人无法拥有别样的人生,只会一遍又一遍重复父辈的老路。更让人感到可悲的是,这样的人总是轻易认命,忽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有时甚至会埋没一个原本可以成才的孩子。
对待家庭与亲人,读书与不读书的人也会拥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没有走出家乡的人,总是更享受过年过节团聚的时光。因为那些在外打拼的人来说,每年过节都像是一场磨难。往返归家的路途要花费他们好几个小时,回家待不上几天,就又要匆匆忙忙的计划返乡的事情。
来回奔波只让他们觉得心累,和家人聊天也要注意措辞,生怕一不小心得罪别人。那些没能走出家乡的人,更加享受这份难得的安宁。无论工作有多忙,他们都愿意静下心来尽情享受这美好的一天。
似乎只有在节日玩得尽兴,才算是对节日的尊重。两种不同的生活观念,已经注定读书人与不读书的人,今后只会越走越远。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愿意留在家乡发展,未必就是愚蠢的。
只能说是否接受教育,会影响一个人的三观与认知,促使我们选择不同的人生发展方向。这样的差距一旦定型便很难改变,我们只能祝福彼此在已经确定的道路上安稳的前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