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写文字?我说其实我可能只是想要我的情感有一个合适并且合理的发泄出口,是这样的,先愈己再愈人。
以前还是逢人就说,有不开心就会和家人倾诉,以换得安慰。直到前不久姐姐放假回家,开玩笑似地问我一个问题,你意识到你20岁了吗?
我回答:意识到了。
一时间不知道接下来该接什么话。
“重塑”这个词很迷惑。
这让我想起《令人心动的offer》当中的蔡坤廷,这个没有中国法背景的澳大利亚留学生。
在一个月实习期中,他让自己打散重建,虽然最终没有能拿到offer,但他最后坦言,打散重建的过程虽然痛苦,但真的收获了很多。
更何况他原本就不糟糕,之所以重塑,是为了自己喜欢的理想的工作。
我特别喜欢吴晓波老师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喜欢了,你才会去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感情。”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一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所以,如果你可以,请千万不要错过。”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对自己感到很失望。怎么看都是一个和幽默、漂亮丝毫没有关系的女孩。
在学校时同学聚餐,大家一起玩游戏,我总是在一旁哈哈傻笑的一个,但是轮到我去表演,空气却突然安静了下来,有时我也想看起来搞笑滑稽一点。但总是不自觉得端着,怎么都和幽默无关。
作风过于乖巧,反而错过了许多女孩子应有的生动和不安。
现在的我慢慢从过去中脱离出来。有一次和好朋友去逛街,她试穿衣服,让我看怎么样。
我假装严肃开个玩笑。她说,你什么时候说话变成这样了,真有趣。
其实也谈不上幽默,但是当收到“和你聊天很开心”“你真的好有意思”这样的评价时,内心就会很开心,甚至感动。
我想这也算是重建的一个点吧!
有时候会心生怨气,从小到大没有什么一技之长,一不小心就长这么大了。
看着学校演出,台上弹吉他、跳舞那些被聚光灯照着,闪闪发光的人,我只是台下一个不起眼的看客。
说到底我们还是应该学着不要那么容易妥协的。
因为身高,或者说因为身材,我一直排斥舞蹈。但是就在选体育课的时候,我果断选择了民族舞。
对于四肢僵硬的我,终于能下叉,终于能把老师教的动作一气呵成,纵使不完美。
就是在人堆里踉踉跄跄,慢慢地把自信找了回来。
很多东西先天条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后天自己给自己创造的条件。
今后你的样子,很大程度上来说,都取决于现在你重塑的努力程度。
我之前在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