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个知乎热帖上,有一个高赞回答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现在很多前辈其实活在恐惧里,他们面对着新一代成长很焦虑。”某答主这样总结道。他分享的故事是,自己公司想要办一次酒会,来与某些年轻明星们联络感情,但预算有限,买不了好酒。最后答主给出了一个听起来非常荒唐的办法:干脆不买酒了,买点零食饮料,然后放几台大电视,组织一场线下游戏聚会和比赛——没想到这个活动非常成功。他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90后进入职场,甚至进入管理层,这些人是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带,是网络的原住民。而讨好他们,不需要所谓的飞天茅台或者明前龙井,可能一场开黑,或者一个手办,就能搞定。”
游戏成为社交手段,其实不是新鲜事
与自古以来,人类所有的娱乐活动一样,电子游戏和电脑游戏的社交属性,实际上也是与生俱来的。世界上第一款被公认的电子游戏是由一台阴极射线管模拟的太空大战,这款名为Spacewar的游戏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们在研发巨型计算机时发明的娱乐活动——它可以让两人对战。而第一款面向大众的电子游戏是雅达利的PONG,这款简单的乒乓球游戏同样支持两人对战。
而对于许多70后和80后来说,暑假里吃着西瓜围坐在8位红白机和一台黑白电视机前玩《魂斗罗》和《超级马里奥》的画面永远是美好的童年回忆。
在只有游戏,却不能联网的时代,游戏社交停留在客厅里。而当互联网出现之后,游戏话题就成为了当时的BBS、网络聊天室和论坛的重要版块。游戏论坛聚集了不少拥有共同爱好的人们,其中不乏一些相对冷门和小众的论坛,比如专注于“龙与地下城”的NTRPG论坛,专注于主机平台游戏的TGFC、A9VG等。“游戏社区”也开始出现,比如第九城市和火爆一时的开心网。不过,这些论坛和社区如今要么业已消亡,要么彻底小众化,几乎不再发展新用户,随着活跃用户年龄层的上升而自嘲为“中老年人论坛”。
年轻人相对集中的游戏交流社区,如今只存在于各种主题的百度贴吧,以及Steam等游戏平台的讨论区里。由兴趣和经验交流为出发点所开展的游戏社交模式似乎已经属于过去,并变得越来越小众。
对于“原生代”而言,游戏是再平常不过的社交方式
对于如今的90后和00后来说,游戏的社交属性更多体现在手游和网游上:例如腾讯体系下的大部分手游,通过绑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