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吴大大
聊天时,找不到话题,不知道该说什么,是一件很让人头大的事。
就拿我来说,这么多年一直“深受其害”。
刚工作那几年,周围的人都说,作为一个新人,你要表现的积极一点,多和人沟通。
这个道理我也懂。
但落到行为上,却发现好难。
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大脑像断片一样,死活不知道该说什么。
而且,这似乎也不是努不努力的事情。
在心里,真的是很用力在找话题。
但,你就是找不到可说的话送到嘴边。
这种感觉,就像在撒哈拉大沙漠里寻找水源一样,让人慌乱又绝望。
于是,只能被动地沉默。
不知道说什么,是一件很伤人的事情。
它会让和你相处的人受伤。
聊天是一种需要相互成就的事情,你一言,我一语,不断有新的话题产生,这天才会越聊越热,话越说越投机。
否则,总是别人在说,而你无动于衷,有人就会觉得你是不是不喜欢人家,不愿意和人家聊天。
这样的互动,极易滋生误会。
而且,是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当然,不知道说什么,最受伤的还是自己。
你会很自责。
为什么别人总能谈笑风生,像个智者,而自己总是嘴笨身拙,像个智障?
这样一比较,问题的性质就会升级。
自责就会演变成自我否定。
连个话都不会说,我真笨!
连个天都不会说,我真无可救药!
当一个人心里充满“我不行”“我不好”的声音时,就不再是单纯的会不会聊天的小问题,而是我这个人好不好的大事件。
自我否定的久了,就会焦虑,然后不自信,甚至自卑。
这一系列的坏情绪和消极认知搅和在一起,就会让人抵触聊天,不敢与人交往。
严重时,就会形成社交恐惧症。
那么,说个话这么简单的事,对有些人来说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有些是性格决定的。
内向的人,从一出生表达的技能树就是很弱的。
如果外向的人,在说话的能力上是参天大树的话,那么内向的人,在言语上的能力就是灌木级别的,天花板真的很有限。
因为能力有限,所以表现的不如意,这就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不冤。
除了基因,一个人在聊天时处理的方式不同,表现出来的状态也会有很大不同。
有的人和别人聊天,满眼都是别人。
对方的穿着打扮,说话时的一举一动,情绪上的变化,回应时的状态等等,这些一个个细节,都会被他们捕捉到。
然后,他们又从中找到感兴趣的话题。
于是,他们脑海中的话题就会如趵突泉的泉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这样的人,不是心中有话题,而是善于发现话题。
但是,有的人和别人聊天,满眼却是自己。
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的自己身上。
我有没有说错话?
我刚才的举动是不是不太恰当?
我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傻?
当我们总是用一种审视,甚至容嬷嬷式的眼光看待自己时,就会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无形中自酿了很多不必要的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不爱说话的人害怕社交的原因。
他们其实承受着两种目光。
一种是别人“批判”自己的目光,另一种是自己“批判”自己的目光。
这样的煎熬下,人的内心感到紧张、不安,甚至是恐惧都是必然的。
稍有生活阅历的人都知道:
心一旦乱了,举止就会失常,说不出话来就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最后,关键的问题来了:
说话时经常冷场的人,还有抢救的可能吗?
可能自然是有的。
大体来说,有两种抢救的思路。
一种是改变自己的心态。
正常情况下,和人相处不知道说什么时,会感到尴尬。
那我们就调整自己对尴尬的理解:
老子就是不爱说话的人,你能把我咋地?
就像王菲那样,你越高冷,别人反而越觉得你够吊,够有气质。
冷场这件事,只要你不觉得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
当然,有的人会说,这个心法和葵花宝典式的,需要豁出去的太多,我做不来。
那我们就用笨一点的办法来改变自己。
首先,你需要像外向性格的人一样,对身边的人感兴趣。
有兴趣了,才有好奇心,才有探索欲。
这样,你的注意力才会由内转向外,才会真正地看见别人。
这时,对方身上的一些元素,一些变化才会在你的心中激发出很多问号,然后话题就产生了。
所以,能不能对人感兴趣,是一个人会不会聊天的动力源泉。
相反,一味地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再多的话题你也会视而不见。
其次,给自己多一点时间。
改变自己是很难的。
让一个嘴笨的人,变成一个侃侃而谈的人,就像做变性手术一样,更是难上加难的。
所以,这件事是急不得的。
你需要时间的沉淀,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让自己的阅历一点点增多,让自己对人,对世界的理解一点点加深。
然后,你心中想说的话,才会一点点地多了起来。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这样的改变也是必然的。
前提是,保持耐心,保持平常心,学会等待。
时间让你失去的,时间也会让你拥有。
本文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