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个偌大的图书馆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这位心理学家就进入图书馆,坐在这位读者的身边。
如此循环,经过80多次实验之后,专家得出结论:在一个空旷的空间里,没有人能忍受自己身边紧挨着一位陌生人。
亲密距离
上面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件事情: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亲密距离”。
正如孙悟空给唐僧画的那个保护圈一样——每当陌生人突破了自己的“亲密距离”之后,自身在心理上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在一部原本只有自己乘坐的电梯中,当有人进来时,我们就会下意识地退几步;当我们去商场购物时,售货员总是有意无意地紧挨着我们……
人类学家认为:两个人处在“亲密距离”之内,双方能够互相感受到彼此的体温、气息——这也代表自己对对方卸下防备,表示信任。
所以说,在电梯中下意识地后退,是为了保持亲密距离;售货员紧挨着顾客,是为了突破顾客的亲密距离。
进而言之,在工作和生活中,当自己需要和不熟悉的同事、老板、客户相处时,也可以采取“突破亲密距离”的形式,快速拉近双方的距离。
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制造机会拉近身体距离
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有一种防御意识——在身体四周的小范围内,通常只会允许亲近之人接近。在与不熟的人相处时,如果能巧妙地拉近双方的身体距离,就更容易获得对方的信任。
比如在一些服装店中,售货员会通过“给顾客量尺寸”这种方式,让顾客放下警戒心。如此一来,顾客决定购买的概率就更高。
一般来说,只要对方允许你靠近他的身体,那么对方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关系亲近的错觉。
二、交谈时采取旁边的位置
生活中,有的人在街上搭讪异性时,会迎面走上去,直接面对面地交谈;而更聪明的人,会从对方的侧前方走上去,与对方面对同一个方向之后再进行交谈。
显而易见,后者的成功率更大。因为两个人是视线相撞时,容易造成紧张感。
相反,如果站在对方的身边,不仅避免了视线的直接碰撞,还会给对方造成一种“自己人”的错觉。
三、增加见面的次数
《西游记》里面写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就是说,如果长时间不联系,即使是再亲密的人,感情也会淡化。
很多朋友有过买房的经历:售楼员经常会邀请你再次去看房;逢年过节时,各种祝福的短信也会及时发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见面或联系的次数,消除售楼员与客户之间的陌生感。
因此,当自己与不熟悉的人相处时,尝试去邀约对方见面,或者经常与对方在手机上聊聊天,也能快速增加亲近感。
结束语
国学经典《鬼谷子》有云:“其身外,其言深者危。”
在人际交往中,当自己不得不与陌生人接触、交流时,若是直接谈论一些有深度的内容,是比较危险的一件事情。
如果要把这种危险降到最低,首先就是要缩短双方在心理上的距离。通过以上三种方法,就能快速拉近彼此的关系,从而快速建立自己的人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