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网上聊天 >> 网上聊天资源 >> 正文 >> 正文

每日读书一寸难了

来源:网上聊天 时间:2023/5/17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老猫

我开始大量吃进竖排繁体版本,弄得我们家像中华书局的分局

明朝的方孝孺说,每日要读书一寸才能有学问。我拿尺子量了量,现在的书,一寸厚,怎么也得多页。看小说小文动漫鸡汤行,看学问书,不行,看不了。

不过古代的书,纸糙且厚,装订不紧密,加上字大竖排行距远,一寸的量,也就是现在的一半。但一百多页也挺多的呀,除非专门读书,身边有书童丫鬟伺候,否则也读不了。如今普通人生活琐碎,上班赶路点外卖,什么都得亲力亲为,家里没使唤人,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最近一年,我读科学书,爱因斯坦的,霍金的,还有一大堆科学家,动辄就是终身教授诺贝尔奖得主。他们写的这些书,已经是科普著作,给小白看的。就是你看明白啥意思就行,不用深究。但就这样,我也看得十分吃力。一寸书,我怎么也得看半个月。闹不懂啊,反复看,看不明白还上网搜,一搜更不明白了,网上的解释,有的根本不靠谱,有的是从专业书上抄的,云山雾罩。

有位美国科学家大姐的书,写得那叫一个绕。最开始我以为是翻译不行,可看介绍,翻译也是咱们中国的科学家呀,他们翻译别人的书,顺畅多了,怎么到了大姐这儿,就不像话了呢?硬着头皮读了一寸,终于反应过来,问题还是出在大姐这里:一件事情,一小段能说清楚的,她非用若干个概念,扯好多别的,还乱用梗。

举例子,她讲到星系中的“宜居带”,突然就说宜居带是一个“液态水能稳定存在的金发女孩区域”。“金发女孩”是什么梗啊?咱们没文化不知道。翻译者到这儿似乎也看不下去了,加了个注释,说这是引自《金发女孩和三只熊》。本着问题不过夜的原则,我还真把这个童话看了一遍,看完更糊涂了。哪个桥段和宜居带有关系了?直到几天以后看另外一篇文章,也提到金发女孩,才明白意思就是“正合适”。

这种书,每日一寸就是不可能的了。原因在于,大姐懂得太多了,巴不得赶紧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于是概念想法一股脑往外冒,写的时候没控制,各种挥洒。信息量太大,她又没耐心细解释。效果么,我反正感觉她每次动笔前都得喝几杯。这就苦了我这种理科文盲,各种查资料,做笔记,琢磨她的思路。一年下来,大姐的三本书,每本多页(相当于四寸),我倒是都啃了一遍,现在想起心有余悸。如果有第四本,我可不想看了。

外国书不好读,中国书也好读不到哪儿去。有阵子我喜欢看古代文人的小说笔记。那时候我媳妇儿第一次到我家里,拿书架上的书翻了翻,脸上立刻浮现出轻蔑的表情。说古书你怎么能看简体字横排的呢?当时我特别沮丧。我媳妇儿学历史的,主攻唐宋,她老师要求他们读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的竖排繁体,就成习惯了,看见简体字的古书极不适应,觉得你肤浅。

她坐地铁,周围的人都在玩手机,就她一人儿拿一本繁体字的书在读。旁边有老先生啧啧感叹,好像还说了年轻人有希望之类的话。

就这样,我开始大量吃进竖排繁体版本,弄得我们家像中华书局的分局。有一次我和我一同学聊天,他研究古代城市布局的,自然少不了读古书。我就跟他讲,我也读了不少古书,都繁体字的,见着有趣的段落都贴小纸条,写文章好用。他立刻说,贴纸条不好,查找很费劲。不如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然了,做笔记不是用笔写本儿上,而是在电脑上建文档。这样查找起来相当方便。我说好好,我回去也建文档。他接着问了我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你打字用什么输入?

我说拼音啊。

他立刻同情地看着我说:那惨点儿,费老劲了。

用拼音打字,首先你得知道这个字念什么。比如《山海经》里总提到一种树,叫“椶”,认识么?不认识就别想打出来,只能先去查字典,其实就是棕树。“窫窳”认识么?还有繁体字的“谷”与“穀”与“榖”,特别不好分清楚,意思还都是有区别的,拼音字库一篇篇翻,急死人。这是复杂的字,简单的字,“丨”,也不认识啊,就那么一下打不出来,没辙了还得去翻字典。可很多字,一般的字典都没有,就是有,拼音字库里也不一定有。我这才明白过来我那同学什么意思。他用五笔,虽然不说完全解决问题吧,至少效率还是比我高很多。

这说明什么?说明就是读竖排古书,每日读书一寸也是个难事儿,完不成。必须有书童或者丫鬟帮你查字典。

再后来,又和同学聊这事儿,他跟我说:“你呀,看繁体,不如再买本简体的对着读,不就快了么?你看书做笔记犯得着用繁体吗?直接记简体就够了。还有,我跟你说,简体字不丢人。媳妇儿的话,不能全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