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卡塔尔世界杯上“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的卡塔尔人,让大家更深刻感受到了中东土豪的有钱任性。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中东土豪们,不管在多正式的场合,男性都是白袍+拖鞋,而女性则是黑袍+面纱呢?黑、白在我们传统观念里,一般都用于丧葬、祭祀等不好的场合,代表悲伤、严肃,中东人为啥恰恰相反呢?带着这些疑惑,结合我之前在到中东出差时候看到的一些新奇的见闻,这期我们就来聊一下中东地区的衣食住行都有什么有意思的点,以及为什么是这样子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穿衣
身着白袍、头戴头巾,脚穿拖鞋,是世界杯上我们看到的中东男性的标志性穿着。而女性则身着黑袍,头戴面纱,把自己整个面部都挡住。我们先说颜色选择上,为什么是黑色和白色。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主要是两个原因:信仰和气候。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信仰:中东多数国家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伊斯兰教的信徒则自称穆斯林,他们信奉《古兰经》。伊斯兰教崇尚黑、白、绿三种颜色。黑色代表肃穆庄重、素雅端庄,白色代表洁净、喜悦、清白。绿色则是因为中东地处沙漠,绿色代表生命和希望。所以中东人的服饰以黑、白、绿为主。
气候:由于中东气候炎热,每年有4、5个月的月平均气温超过30℃,最高气温常可达50~55℃。太阳辐射强,白色衣服比深色衣服吸热少,穿起来也更凉爽。
那么说完穿衣颜色倾向,我们再分析下具体的几个搭配:长袍、头巾、面纱、凉鞋。
长袍:
我们看到,男性的白袍和女性的黑袍,都是袍长至脚的。这是因为伊斯兰教反对裸体,他们认为人的“羞体”必须用衣服严密遮蔽起来,以遮盖全身为美。羞体的定义是男性肚脐以下膝盖以上的部分、女性除手掌和脸以外的部分。同时中东地区很炎热,衣袖宽大,袍长至脚的白袍就有无可取代的优越性:在吸收外来热量的同时,在里面形成一个通风管,空气自下而上流通,犹如烟囱一样,使人体感到凉爽。在穿长袍的时候,里面一般只在腰上围一圈布,再穿一件打底的白T恤即可,一般不穿内裤,因为长袍也基本也不存在走光的可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穆斯林男性认为,穿上白袍会使得自己气度非凡,高雅大方(同样蓄须也是,浓密的胡须被认为是力量和睿智的象征,不少人会特意进行胡须移植手术)。白袍的干净程度,则象征着生活质量。比如农民日常需要做农活,就很难保持白袍的干净。一些中东人出门,甚至会在车上准备几套白袍,如果白袍上稍微有污点或者稍微有褶皱,他们就会换上第二套。
至于女性的黑袍,则是由于伊斯兰教认为女性应尽量减少皮肤的裸露,并且衣服也需要尽可能减少对女性身体线条的显露。在所有颜色里,黑色的遮盖效果最佳,也能与男性的白袍相得益彰,所以逐渐也就约定俗成,女性穿宽松的黑袍。不过在一些特定场合,男性也会穿黑袍。在这里我问个问题,大家猜猜看,中东女性的泳衣是什么样的?之前去中东出差时,在同事们怂恿下试穿了一把,大概是下图的效果。真寄居蟹搬家—蚌埠住了。顺带一提,吊牌上写着MadeinChina(中国制造)。
中东衣服+裤子一体的泳衣
头巾:
头巾也是沙漠环境的产物。由于中东地处沙漠地带,太阳晒、风沙大,因此头巾起到了防晒和阻挡风沙吹入头发的效果。我们在世界杯比赛里,看到观众席穿白袍的男性,他们头巾有白色、红色方格等等颜色的,这是因为不同地区和国家流行的颜色不一样导致。头巾的佩戴方式也有很多种,有简单折叠的,也有叠得像眼镜蛇一样的,还有些则是整块缠绕在头上。
图片来源于小红书
而头巾上的黑色圈圈,则起源于绑骆驼腿的套子。中东以前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当在路上要停留的时候,为了防止骆驼乱跑,就需要用套子把骆驼一只前腿绑起来。但平常时,套子拿在手里很累赘,衣服上也没有口袋,于是,聪明的中东人就把套子拧成一个“8”字,再折成一个圈放到头上。解放双手的同时又可以固定头巾,到现在,套子则已经演变为了装饰的一部分。一般头巾和长袍是相配套的,穿长袍需要戴头巾,但戴头巾却不一定要穿长袍。我们在新闻上可以看到一些中东国家的官员,戴着头巾,但穿的却是西装。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纱:
前面我们说到伊斯兰教有遮蔽“羞体”的说法,女性除手掌和脸以外的部分算“羞体”,但在伊斯兰教不同派系、不同场合和不同情景之下,羞体的定义也会变化。那比较普遍的就是认为女性脸部也是羞体,如果被陌生男子看到,是不吉祥的,会带来灾难。所以女性出门就会带上黑面纱。有些面纱虽然是直接遮住整个脸部的,但这种面纱其实很薄,外界看不见女性脸部,女性却可以透过面纱看得很清楚外界。还有些则是盖住面部和嘴巴,但露出双眼。女性开始戴面纱的年龄不同国家和地域也有差异,有些地方只有已婚妇女需要戴面纱,有些地方则是女孩在青春期后需要戴,是成年人的象征。
图片来源于知乎
凉鞋:
这个点挺有趣,不管在多重要的场合,中东男性白袍下都配的是一双凉鞋。这个搭配具体怎么起源的,没有找到。整理下来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拖鞋方便在沙地行走。因为中东大片沙漠,穿拖鞋在沙地上走很方便,不担心进沙子。爱马仕有一款经典的拖鞋OranSandals,也叫作“H”拖鞋,诞生于年,就是源自一位来自中东的客人提出想要一双特别的凉鞋,能够方便他在家乡的沙地上自在行走。
图片来源于网络
2.方便祷告。因为伊斯兰教一天要祷告5次,所以男性经常穿凉鞋,方便脱鞋洗足后进入清真寺祷告。
3.气候炎热。其他鞋子不透气,还是拖鞋最舒服。
综上,中东人酷爱凉鞋。据说,迪拜机场给上班的工作人员配备的鞋子就是凉鞋。
吃饭
在主食方面,中东人首选的是大饼,其次则是米饭。
中东大饼:
由小麦面粉和水发酵后烤制而成,松软可口。烤制完成后的大饼,会被装入塑料袋中一包包售卖。常见吃法是把大饼撕一小片,再包入烤肉、豆酱和蔬菜沙拉,吃起来口感丰富。中东人喜爱的豆酱是胡姆斯酱,把煮好的鹰嘴豆磨碎,然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不同调料加工即可制成。
米饭:
之前出差去在阿布扎比时,在阿布扎比(阿联酋首都)的酒店吃早餐时,点了一份蛋炒饭,发现他们用的米饭米粒细长,吃起来又干又松,而且完全没有味道。后来我去搜了下才发现,这米叫印度大米。大米是在唐代丝绸之路中由波斯人传入中东的,但和中国人喜欢吃黏润有嚼劲的短谷米(比如东北大米)不同,中东人更爱吃松软轻盈的印度大米。虽然他们有吃米饭的习惯,但沙漠地区又不能大量种植水稻,所以只能进口印度大米,而印度也靠中东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中东人喜欢吃手抓饭,做法和新疆手抓饭类似,但到的配料会更丰富;除了米饭、羊肉、胡萝卜、洋葱外,还会加上葡萄干、杏仁等各种干果,再撒一点藏红花或姜黄粉,既能增色,又能调味,煮起来香飘四溢。
不过当时在阿布扎比的酒店吃饭的时候,餐厅里完全没看到有卫生纸,只有餐巾,需要使用餐巾擦嘴。个人感觉不卫生,毕竟人人都擦,所以最后也没用。另外中东人吃饭,必须用右手将食物送入嘴里,而不能用左手,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因为在他们上厕所的时候,左手用于清洗pp的(这个我们下面会具体聊聊o(*////▽////*)同样,在递东西或者接东西的时候,也必须用右手,否则就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在中东一些国家的商超里,可以先把零食吃完或者把饮料喝完,然后拿着空袋子或者空瓶子去结账,当时我们在摩洛哥时尝试了一次,确实可以,在商场边逛边吃的感觉很奇妙。
住、行、娱乐
说完中东人衣、食,我们再来聊下住、行、娱乐。这个我就说说在阿联酋、埃及、摩洛哥、黎巴嫩、约旦这几个国家出差时候,体验到的一些值得聊一下的点。
1.阿联酋的马桶
在阿联酋出差时候,我们住的酒店房间里,都有两个马桶。其中一个马桶,造型比较独特,我开始以为是用来洗手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网上查了下,发现并不是这样,这个浅浅的叫净卫器。中东一些穆斯林国家不用厕纸,但清洁是穆斯林很重要的信仰,所以在每次小便或者大便后他们都要洗干净私处,有这样一个马桶,对于穆斯林来说相当方便,上完厕所直接坐在净卫器上用水清洗。在酒店大堂的公共卫生间里,则只有一个单独的马桶,但是旁边配有一个喷水的水枪。所以是有手洗和直冲两种方式来清洗pp。(还好我当时没去洗手)给两张图大家意会一下,我就不详细解说了。
图片来源于知乎
图片来源于网络
2.速度最快的过山车
法拉利花亿,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建设了全球唯一的法拉利主题乐园法拉利世界,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室内乐园。里面的过山车“罗萨方程式”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过山车。在4.9秒内可达到km/h,起步比法拉利还要快。我在坐“罗萨方程式”之前,也在广州的长隆乐园体验过90度垂直俯冲的“垂直过山车”。但我胆小,全场闭着眼睛,感受不太出差别,唯一感受就是“罗萨方程式”瞬间加速带来的窒息感和“垂直过山车”垂直跌落带来的失重感,都让我非常害怕,我怕这玩意出事故,让我英年早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埃及的车
在埃及时候,用优步叫车,但叫到的车,车牌数字不是,而是阿拉伯数字,核对车牌号码很麻烦,而且司机普遍英文不好。埃及首都开罗,最大的特色就是拥堵的城市交通,开罗人开车几乎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四处横行,而且全部都是特别破的车,这个国家不光文明历史比较古老,就连大街上跑的汽车也很的古老,几十年以上的老车比比皆是。原因是埃及没有强制报废政策,也没有排放标准的硬性要求,只要车子没毛病,再老的车都可以开上路。埃及也是一个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所以当地的油价也不算高,这也是这些油耗高的老爷车依然可以上路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埃及人民对二手车需求更高。大街上跑的日本车居多,也见到了国产车,比如吉利,在埃及,吉利车就是高档车了。
4.埃及女性对足球的热爱
在埃及有次我们出来吃晚饭,刚好赶上非洲杯,埃及对阵乌干达,发现女性也喜欢看球,很多是一家大小出来看球的。进球的时候,女性欢呼的比男性还热烈。后来查阅资料得知,埃及每逢有国家队比赛,绝对是全国人生活中最大的事。比赛时街上几乎就没有行人,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有自己支持的球队。就像中国陌生人聊天互相询问星座、属相一样,埃及人见面基本都会问对方是国内哪支俱乐部的拥趸。足球在埃及,绝对称得上是第一运动。
5.黎巴嫩的街头
黎巴嫩是当今世界上文化、宗教最为多元的国家之一。在中东,这绝对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在黎巴嫩,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不同教派基本和平共处,教堂和清真寺并肩而立。黎巴嫩也是中东阿拉伯国家中最为自由开放的,在被法国殖民统治期间,当地的文化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都受到了法国人的影响,现在法语和英语在黎巴嫩的普及程度都很高。
由于黎巴嫩战火连天矛盾不断,在黎巴嫩,我们随处可见充满弹孔的建筑和实枪荷弹的军事人员,而黎巴嫩居民也可以合法持有枪支。许多地方属于不得靠近、不许拍摄的禁区,包括我们居住的酒店也是。我也真的没敢拍,因为我害怕当我举起手机,子弹穿透我的胸膛。而且在黎巴嫩,我真实看到了电影《何以为家》上的场景:小男孩小女孩,背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在大街上敲车窗兜售纸巾,黎巴嫩人民遭受了太多苦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6.死海的水
死海位于以色列、约旦交界,湖面海拔-米,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由于湖水含盐量极高,鱼儿难以生存,岸边也没有花草,所以被称为死海。泡进死海里,感觉自己就是一块被腌制的肉,尝了一口死海的水,又咸又苦。死海只能浮着,但不能游泳,因为如果海水不慎溅入眼睛,可能会将眼睛灼伤。如果身上有伤口,泡进死海,就能体会到“在伤口上撒盐”的酸爽。下面是我,漂浮在死海上的一头猪。临走时我们还抓了一块死海里的盐,以及一根不知道泡了多久,已经脱水变黑的树枝。
写在最后
其实这篇内容,应该是之前出差回来就写的,但是后来各种原因写一半被搁置了。趁这次卡塔尔世界杯的机会,重新整理发了出来。那时候还没有疫情,我们还很自由,这两天看到一些很让人难受却无力改变的新闻,挺想说点啥,但又不知道啥能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