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觉醒来,全球确诊病例已经超过72万!比一周前猛增了一倍。
飙升的疫情数字让人心情沉重。现在国内有些省份已经确定了开学日期,但北上广深这些人流汇集的一线城市开学日期肯定要延后了。
孩子只能继续宅家上网课。
但每天上课、写作业要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屏幕,家长们又难免担心孩子视力会不会下降、身体会不会变差……
网上体育课恐怕是最令老师、家长、孩子们头疼的一门课了。
小爱妈妈的同事就吐槽说,孩子上体育课难免有点响动,结果被楼下邻居投诉了。这还不算,邻居竟然买了个震楼器,只要孩子跳两下,震楼器就响起来……
“群娃乱舞”的云体育课,场面喜人。
一个妈妈在粉丝群里留言,
孩子就不爱上云体育课咋整?老母亲要在旁拍视频也很崩溃呀。
巧了,我儿子也不爱上体育课,好在我不用帮他拍视频,他可以自己搞掂。
在家上体育课,儿子不仅每天必须按老师规定的动作运动,还要用手机录像上传。这当然不能有一丝偷懒。
每次运动后儿子都会叫:累死了、累死了~~~~周末也不例外。
儿子跟我抱怨,老妈你说我们老师是不是太那个了。
我:太哪个了?我倒是挺赞成你们体育老师的要求。这样整个疫情期间坚持下来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挺好的。
否则你在家把所有不上课的时间都用来打游戏,身体怎么受得了。
儿子:老妈你觉得锻炼了就能健康吗?健康真那么重要吗?
我:健康重不重要,钟南山院士已经给了最好的答案呀。
钟南山院士今年已经84岁了。
在你的概念里84岁的老人都是什么状态?
在我们身边好点的老人也就是还能自理。
我以前做记者的时候采访过一些文化名人,不乏80多岁仍然思路清晰的。但在行动能力上老态尽显,甚至有很多已经颤颤巍巍。
像钟南山这样行动敏捷、思维清晰,国难当头仍能冲到第一线的,我的记忆中好像还没有搜索到。
能在80高龄晒肌肉晒身手的,全国能有几人?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要到达钟南山的高度不是你想努力就可以做到的。
但像钟院士那样到84岁还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状态却是可以努力达到的。这也是妈妈努力的方向。
在我看来,无论什么时候,生命都是你最大的财富;而保持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本事。
儿子:如果能够一直不生病肯定就是健康了。
我:人不生病是不可能的。别以为钟南山院士就完全是天生的身体各项机能都比别人强大。年他曾突发心肌梗死,多亏家人发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才未酿成大患。
在前不久广州市第46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上,钟南山答记者问的时候,还专门提到他对健康的理解。
钟南山院士说:我自己的体会,到现在还能为社会干点事,也不太糊涂,关键是健康的身体。健康是一个人干事情的本钱,健康是需要投资的。
钟南山提到了投资健康这样一个概念。
我理解投资健康首先就是珍惜生命。
生命最宝贵。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生命;跟生命相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是次要的。这点妈妈要求你一定牢牢地记着。
珍惜生命得学会节制、自律。
比如你通宵玩游戏,这是最不节制的一种表现。
不论你对任何东西怎么感兴趣,都不提倡废寝忘食。
会休息真的很重要。
在学校为什么45分钟就要课间休息10分钟?为什么一上午要学习不同的课程?其实都是很科学的,都是为了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休息,然后恢复精力。
另外,养成一种锻炼方式并保持会让人终身受益。
就像现在体育老师要求你们每天都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我非常赞同。
钟南山也给出了健康公式。
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
这里面的所有因素会随着你的年龄增长有不同的理解。
但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在健康中起决定作用。
生活方式有万千种,如何选择决定着你的健康状况。
当然生活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像钟院士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
年他出现心肌梗死之后,深刻反思了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运动习惯,痛定思痛,汲取经验教训并合理规划自己的养生之道。
钟院士讲到健康投资的时候给了三条具体的医嘱:
①工作代替不了锻炼;
②心态:心理健康很重要,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③不要吃太饱,早餐非常重要。
钟南山曾在网上晒出自己的早餐,健康又丰盛。
所以,妈妈还要求你记住一点:
永远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首先要自信。自信不仅是对自己的能力自信,更要对自己的身体自信。
妈妈在原来单位的时候分管过人力资源。当时有一个部门的中层管理者被很多部门投诉,大家投诉她不负责任、工作敷衍、推脱等等。
我约她来谈话。她不停地争辩说,我不像你们这么年轻了,你不能用要求年轻人的标准来要求我。
后来我实在忍无可忍告诉她,
第一,年龄不是工作拖沓敷衍的借口。
工作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岗位要求,它不可能因为从业者的年龄改变。
第二,实际年龄她比我还小两岁,但从神态上看她要年长我10岁。
为什么?跟她这种心态紧密相连。
我花了很长时间试图说服她改变心态,但没有能打动她,后来单位竞争上岗她只能出局,连做一个普通员工都没有部门愿意要她。
再后来她回家做了全职太太。不知道现在生活如何。
但相信如果不改变那种总是倚老卖老的心态,会很快变得很苍老,并影响健康。
人有三个年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实际年龄。
心理年龄简单来说是你的经历、成熟度以及理解力的综合产物,
生理年龄简单来说就是健康。
很多时候一个健康、心态积极的人,生理年龄会远远小于实际年龄。
就像钟南山院士,我们很多时候会忽略他已经84岁的实际年龄。
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锻炼、学习、思考、积极、乐观,忘却自己的实际年龄。
你多大了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比实际的自己健康、年轻、有活力!
本文作者:小爱妈妈
本期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珍惜生命,保持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7.html